华表石龙柱是什么?它是怎样产生的?它有什么功能
发布日期:2019-08-27 | 点击:
次
在这里人们不免要问:华表石龙柱是什么?它是怎样产生的?它有什么功能?
华表石龙柱的起源与;汉代著作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中记:“尧置敢谏之鼓,舜立诽谤之木。”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中也记有:“臣闻尧舜之时,谏鼓谤木立之于朝。”这里说的谏鼓即在朝堂外悬鼓,如臣民有意见就来击鼓,帝王听见后让臣民进去面谏。谤木即在大道街口竖立一根木柱子,臣民有意见可书写在木柱子上。当时诽谤一词是指议论是非,指责过失,并非今日为贬义之词。
为什么在尧舜时代产生了谏鼓与谤木?尧、舜皆为黄帝后代,先后都担任过部落社会的大酋长,传说尧在帝位时,咨询族长,经推举舜做继位人。舜登位后又咨询族长,推举禹做继位人。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“禅让”之说。但这种制度只传了四代就被子袭父位替代了,从此开始了中国长期封建社会帝王的世袭制。后代的政治家自然把尧舜时代的禅让制当作理想的民主制度,于是尧舜时代也成了中国古代政治上理想的开明时代。尧舜时期在中国历史上还处于新石器时代,生产水平十分低下,生活上吃的是半生的野兽肉,穿的是粗布衣,冬季还要技着兽皮抵御寒冷,整个社会尚处于原始公社时期。在《礼记》的《礼运篇》中把这个时代描写为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,故人不独亲其亲,不独子其子。使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幼有所长,矜寡孤独废疾者,皆有所养。男有分,女有归。货恶其弃于地也,不必藏于己。力恶其不出于身也,不必为己。是故谋闭而不兴,盗窃乱贼而不作。故外户而不闭,是谓大同。”在这样的大同世界里,出现了象征民主的谏鼓与谤木就顺理成章了。只不过当时的文字还不发达,我们至今能见到的还只是在陶器上刻画的像符号一样的简单文字,要用这样的文字书写在木柱子上以表达自己的意见还很困难。历史进入商代(前16-前1世纪),文字比以前发达了,已经能够在龟甲和兽骨上书刻文字,继而又在铜器上刻写文字,这就是古代的甲骨文与铭文。但是提供书写意见的谤木却不起作用了,竖立在街头要道的谤木逐渐变成为一种城市的标志性木柱。所以名称也收为“表木”。木料的柱子立在露不住日晒雨淋很容易损坏,于是石料代替木料,昔目的木柱子变为以后的石柱。这就是石柱子华表的起源和发展轨迹。